導語

中國探月,提升了新時代航天科技的高度,踐行了中華民族追星攬月、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中國在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中國探月,是對月球資源的探測,更是對人類深空夢想的實踐和延伸。
本書是一本關于中國探月工程的長篇報告文學,讓讀者讀懂中國探月工程那充滿傳奇的歷程。
內容提要

月球探測是世界強國之間科技水平的比拼,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體現。
本書以情感為經,以科技為緯,以文學語言為載體,全面、系統、真誠。
世界首部全景書寫中國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繞”“落”“回”過程的報告文學作品。
作者簡介
陳新,四川省南充市大通鎮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重特大題材報告文學簽約作家、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主要創作方向為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劇本。在我國科技領域之“嫦娥”探月工程、“蛟龍”探海工程、大飛機C919研制工程方面,都書寫了全國首部長篇報告文學。
曾出版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集,近期作品有《鏡像》《由淺入深的寂寥》《蝶變》《云上光輝》《蛟龍逐夢》《九寨祥云》《綿延的光芒》等。
散文《江凡》曾入選北師大版全國小學《語文》課本。
受中宣部邀請參與創作的、展現我國文藝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四集紀錄片《召喚》,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作品曾獲北京文學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提名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特別獎等。
目錄
引子 心念蟾壤眼瀝血
第一章 月韻飛翔
山中望月
月韻飛翔
神秘織就的深愛
華山論劍
中國衛星來了
逐夢九天攬月
第二章 夢想的高度
釘子精神
夢想的高度
也探瓊樓玉宇
何似在人間
嬋娟今安在
第三章 壯志沖霄漢
零的突破
護花使者
沖出云霄
輕撫月桂霄暉
皎皎銀蟾
龜兔賽跑
第四章 走向瑰麗蟾宮
承上啟下
開路先鋒
老淚縱橫
虹灣真容
探尋世界末日
自豪仰望
第五章 飛上月球
熱愛無邊的細節
一日隨風上九霄
飛天大片
不舍晝夜的風景
情心所依
旭日上采下的虹
第六章 月背的風景
鎖定艾特肯盆地
搭建月地鵲橋
地球幸運兒
探索月背奧秘
最美的分離
開天辟地的收獲
第七章 采集月球青春
手心里全是汗
飛翔星際的牽掛
在蠻荒中挖掘神秘
朝著地球飛翔
太空中的托付
積力之所舉
第八章 九天漫步
通向太空之門
火星探測戰猶酣
月球不是你想象
九天漫步
前言

月滿華廈
那金燦的地方實在凄涼
高懸夜空的月亮
并不是當初亞當見到過的情形
人們無數世紀的凝注使它積滿了淚水
看吧
它就是你的明鏡
這首詩名叫《月亮》,是阿根廷著名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的作品。這首詩是寫給他那比他小47歲的妻子瑪麗亞·兒玉的。
博爾赫斯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他的小說千回百轉,讀起來像詩一樣耐人尋味;他的散文看似簡潔、散淡,卻有感人至深的情節和跌宕起伏的懸念,讀起來又像小說,讓人酣暢淋漓;而他的詩奇想聯翩、意境飛翔,文辭精妙令人叫絕,又有散文的廣闊。
瑪麗亞·兒玉是日裔阿根廷人,12歲時認識博爾赫斯。當時,博爾赫斯聲名赫赫,但卻只差1歲便是花甲老人。
受父親的影響而喜歡詩歌的瑪麗亞·兒玉中學畢業后,進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文學和哲學學院學習,常常和博爾赫斯在一起研究盎格魯一撒克遜文學,學習冰島文。博爾赫斯帶著原版文學書,瑪麗亞·兒玉則抱著一本語法書,耳鬢廝磨,彼此間加深了感情。
1985年,瑪麗亞·兒玉帶博爾赫斯去日內瓦治療肝癌時,見博爾赫斯孤苦伶仃,且病入膏盲,于是,心儀博爾赫斯已久的瑪麗亞·兒玉于第二年嫁給了比自己大47歲、已是87歲高齡的博爾赫斯。
然而這對情投意合、舉案齊眉的老夫少妻的幸福,卻終止于上帝的嫉妒,他們婚后才8周,博爾赫斯便去了天堂。
雖然博爾赫斯與瑪麗亞·兒玉令人艷羨的婚姻戛然而止了,但博爾赫斯在自己86歲時寫給瑪麗亞·兒玉的這首《月亮》,卻傳遍了全世界。
遙掛在天上的月亮,成了博爾赫斯與瑪麗亞·兒玉之間進行情感傳遞的紐帶。這種紐帶,如同中國傳說中專管姻緣的月下老人手中的紅線。
博爾赫斯《月亮》中的月亮金燦而凄涼,我們無法解讀這與他和瑪麗亞·兒玉的愛情有怎樣的關系。但是,關于月亮凄涼的意境,在中國的詩詞中卻并不鮮見。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宋代蘇東坡這首傳誦千古的《水調歌頭》中的月亮,也是富貴、華麗.且寒冷凄涼的!懊髟聨讜r有?”豪放的蘇東坡既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在驚嘆造化的巧妙,大氣壯闊。
遙想神話世界里最偉大建筑的華麗與夢幻,也真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在目光所及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它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羞澀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幸福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
月亮,這顆被絢麗意象裝點的星球,集中了人類無數的憧憬與理想。
《大業拾遺記》載:“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日:‘可隨我觀之!硪娫乱幇胩,瓊樓玉宇爛然!
蘇軾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思想情感猶如長了翅膀,在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詞中的月亮,也是蘇東坡寄托感情的工具。
月亮,孤寂地懸于高天之上。古今中外,人們總是將月亮與情感聯系在一起:外國,如博爾赫斯、雪萊等;古代,如李白、蘇東坡等;今天,也有美美的月亮意象與感情親密地契合在一起。
月亮之上是富貴、華麗,還是寒冷、凄涼,一直都是人們向往登上月球,向往登上月球探秘的動力。
要登上月球,何其難哉!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墨子》的記載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人便有了飛天夢,而魯班則是中國原始航空科學的先頭兵。
到了唐代,中國人的飛天夢似乎更強烈,就如同那個朝代著名的三彩瓷器般的絢爛,書寫著令人驚嘆的傳奇。
……
據人類對月亮初步的探測得知,月亮上稀有金屬的儲藏量比地球上還多。月亮上的巖石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富含鐵、鈦的月海玄武巖;第二種是主要分布在月亮高地,富含鉀、稀土和磷的斜長巖;第三種是主要由0。1毫米—1毫米的巖屑顆粒組成的角礫巖。月亮巖石中含有地球上的全部元素和60種左右的礦物,其中6種礦物是地球上沒有的。
月亮上還含有豐富的氦-3,這種物質主要來自太陽風,是一種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100噸氦-3所發的電,就能滿足目前全球一年的電力需求;10噸氦-3所發的電,相當于目前我國一年的用電量。據估計,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300萬噸一500萬噸,能支持地球7000年的用電需求。
月球上這些特有的礦產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能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開展月球探測,探明月球上這些礦產和能源的儲量與分布,對未來能源戰略有著重要意義。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
這雖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卻相當有道理。
人與人不同,每個人心中的月亮也都不盡一樣。
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愛情;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友情;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親情;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風景;也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財富和戰略性資源;還有的人心中的月亮寄寓著長生不老的神話……
月亮,它就是一根線,是一根連接情感與希望的線。比如中國人,誰的童年沒有被嫦娥的故事裝點過?嫦娥在蟾宮曼舞,月桂之香冉冉,這美好而凄婉的神話,給我們開啟了惠敏,啟蒙了同情心、正義感和豐富的想象力。凝神之際,誰不曾有過心馳神往?
有一個人的童年也是一樣,他心中的月亮也曾寄寓著希望和美好。這個人后來成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他童年里的月亮故事,是他連接從現實到理想、從農民到科學家的一根線。
他,就是吳偉仁。
吳偉仁在2l歲之時,還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雙腿沾滿泥的農民,還是一個勞動時汗如雨下的生產隊長。每天收工之后,骨頭累得快散架的他,總愛用童年的嫦娥故事療乏療累,讓美麗且飄逸的神話傳說令自己放松,以便在第二天星光闌珊時再奔向瘠薄的土地,繼續揮汗如雨,摯誠地付出。
而此前,美國、蘇聯在月球的探索正如“華山論劍”,短兵相接,激戰猶酣。
當兩個科技大國斗得天昏地暗,乾坤倒轉,最后勝負難分之時,中國的探月事業,卻如正在牛耕鋤種的吳偉仁未來的科技事業一樣,還是一張白紙。
起點很重要,起點也不重要。中國人婦孺皆知的《龜兔賽跑》,便能回答這個起點為什么既重要也不重要的問題。
吳偉仁從污濁昏黃的稻田里洗腳上岸,篳路藍縷地走向了中國科技大學,從零開始學習航天科學知識。
中國探月工程也在春風漸吹的過程中漸漸萌芽。
中國探月,是對月球資源的探測,更是對人類深空夢想的實踐和延伸。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山中望月
月華如水,淡淡地灑在天地間,猶似灑了一層朦朧且清薄的面湯。
鳥嚶、蟬鳴,蟲豸的歡歌,或者靜寂的樹們、山們,都在這浩淼的“面湯”之中,各自膩潤。
雖然空氣依然如凝固似的一動不動,或大或小的風,也都熱得不知躲到哪個地方乘涼去了,除了呼吸時才在鼻翼前有微微的流動。但沐浴在月光里,吳偉仁的內心,還是像在汗涔涔的炎熱中飲下了一碗涼水般舒服。
其實對于農民來說,最熱的不是天氣,而是勞作。因為勞作,即使是大冬天,也可能熱汗淋漓,絲絲細流鉚足了勁似的與辛勞一起往體外漫溢。習慣了勞作時的揮汗如雨,農民哪怕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只要坐著歇歇氣,也能讓涼快沁人心脾地鋪陳在自己周圍,猶如大片的綠與蔭往心里鉆。
在田地里勞動了一天,熬到晚上,終于可以躺在臨時放在房前曬壩里竹編的涼席上,乘乘涼,歇息一下了。雖然空氣似乎如蒸籠,但人只要靜下來,便能感受到炙烤了一天的大地在有一陣沒一陣的蟬鳴聲中,涼快了許多。
夏天除了熱以外,還有蚊子。那些蚊子貪婪且執著地一次又一次撲向迷離的人們,吸食著人們的血液。
同一塊曬壩里還有不少男人和女人,也跟吳偉仁一樣躺在竹席上乘涼。因為勞累,有的人已經發出了呼嚕聲,一任如轟炸機般嗡嗡作響的蚊子叮咬也沒醒。
吳偉仁卻沒睡著,看著浩瀚的夜空繁星點點、圓月高掛,他的思緒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1958年自己5歲那年的夏天。憶起那時媽媽給他講的關于月亮與嫦娥的神話,溫馨的心情,被柔柔的月光牽引著:
“媽媽,月亮上那些暗的東西是啥?”
也是這樣一個火熱的夏天,也是這樣一個乘涼的夜晚,躺在媽媽懷里的吳偉仁看到夜空中那輪明亮的圓月,問正一邊給他搖著蒲扇,一邊給他唱著兒歌的媽媽。
“那是樹啊,月亮上的樹呢!”媽媽微笑著說。那種微笑在月亮的清輝中顯得慈祥而充滿幻想。
“樹?月亮上也有樹?”吳偉仁睜大眼睛好奇地問。
媽媽望了望掛在天上的月亮,又看了看吳偉仁:“月亮上當然有樹了,你看吧,那樹還動呢!
聽了媽媽的話,吳偉仁專注地看起月亮來,然而,除了淡淡的云從月亮旁邊擦肩而過之外,并沒有看到月亮上的“樹”在飄搖,在動蕩。
“媽媽,那樹沒動呀,我沒看到它動呢!
“你看得久一些,便能看到月亮中的樹是在動的!眿寢屢琅f慈祥地說,“而且,還有可能看到那樹下有兔子呢!
“月亮上還有兔子?”吳偉仁睜大眼睛,好奇地問媽媽,“誰養的兔子?”
“是一個叫嫦娥的姑娘養的兔子呢!
“嫦娥?嫦娥是哪個?”
“嫦娥是一個仙女!
“嫦娥是仙女!媽媽,給我講一講嫦娥的故事吧!
“好吧,媽媽給小偉人講講嫦娥的故事吧!
雖然自己如今長大了,成了一個壯碩的農民,但是媽媽所講的故事,吳偉仁還記憶猶新:
很久很久以前的堯帝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如架火的爐灶,河水也枯竭了,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這件事讓一個叫后羿的獵人心如刀絞。后羿是一個百發百中的神射手,他決定為民除害,射掉幾個太陽。于是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只留一個懸于空中。
天空只有一個太陽之后,大地重新恢復原貌,花紅柳綠,生機盎然,后羿也因此成了英雄,受到百姓的愛戴。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人慕名前去投師學藝。而在后羿的這些弟子中,有一個叫逢蒙的人奸詐刁鉆,學射箭僅是為了沽名釣譽,謀取好處。
自古美女愛英雄。有一個叫嫦娥的美女喜歡上了后羿,并嫁給后羿為妻。嫦娥既賢惠又善良,后羿愛她愛得不得了,除傳藝狩獵外,他終日和嫦娥在一起。就這樣,兩口子琴瑟和鳴,很是令人羨慕。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西王母正巧經過。西王母感慨于后羿救民于水火,便贈給他一包不死藥,對后羿說,如果他想成仙,服下此藥便行。
拿到這包不死藥之后,后羿首先想到了妻子嫦娥,問其是否愿意當神仙。
嫦娥問:“你更有資格當神仙,千嗎將這個機會給我呀?”
后羿回答說,他舍不得撇下嫦娥。
嫦娥說:“我也舍不得你,所以我也不當神仙!
后羿想了想,對嫦娥說:“那這藥就放你那吧,你啥時想當神仙了,將它吃了便能如愿!
于是,嫦娥將藥放進了梳妝臺上的首飾盒里。
P7-9